查看: 1032|回复: 2

我国科学家发现创伤感染免疫新机制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10-3-10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重庆讯  “创伤后细菌及其毒素侵入体内,以及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创伤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蒋建新教授通过16年的潜心研究,发现了创伤感染免疫新机制,并根据其研究提出了早期诊治的新措施。日前,这一成果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是世界上创伤高发国之一,创伤项目研究不仅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还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传统的创伤诊治方法由于敏感性、阳性率低,不能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使得治疗滞后,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期。针对这一临床重要问题,蒋建新围绕创伤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内源性细菌及其毒素移位、创伤后感染易患机制、早期预警诊断与防治新措施等进行了系列研究。

  该课题通过近两万例创伤感染病例的系统研究,明确了创伤感染的临床特征;首次揭示了体内常驻细菌及其毒素是导致创伤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发现了创伤后天然免疫细胞和T淋巴细胞抗感染防御能力下降,但释放炎症介质功能明显增强,提出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新观点,并证实免疫功能紊乱是创伤后感染易患性增加的免疫学机制;提出创伤后免疫防御功能受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血清免疫抑制因子和抑制性T细胞假说;发现并系统证实模式识别受体具有介导细胞吞噬与激活的不同作用;提出防御性与兴奋性模式识别受体新观点,以及创伤时防御性模式识别受体表达下调,兴奋性模式识别受体表达上调,是始动免疫细胞功能紊乱的受体机制;发现创伤感染时免疫细胞模式识别受体、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间存在明显的反馈调控作用,据此提出创伤感染时炎症级联反应形成的分子机制;发现细菌致病因子能相互上调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提出细菌致病因子协同致病的受体机制;提出创伤感染预警诊断新指标和抗感染新措施。

  该课题是蒋建新领衔的国家“973”计划项目“严重创伤救治与损伤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为我国创伤感染免疫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推动我国创伤医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中有关创伤感染预警诊断方法、感染危险因素预防、肠源性感染的防治以及中药免疫调理治疗等先后在16个省市41家医院推广,近万名严重创伤患者受益。

  (邹争春)



上一篇:开放伤口感染下一篇:外科换药是否需要戴无菌手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87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发表于 2010-3-10 10: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angfh

首次揭示了体内常驻细菌及其毒素是导致创伤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对微生物培养有一定指导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89

帖子

3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2
发表于 2010-3-10 10: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