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87|回复: 66

强烈建议使用“干预流行病学”、“干预研究”,取代“目标性监测”提法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09-3-24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加2009年美国SHEA的年会,感想颇多。其中之一,目前国际上“干预”,是感染控制的大趋势和主流。会上交流的数百篇研究论文,大多数都是关于采用什么干预方法,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下来。我们国内绝大多数论文形式是监测,在SHEA年会上难得见上几篇。
琢磨中,其实我们现在呼吁大家做的目标性监测,其实就是干预呀。而人家现在根本就不说是目标性监测。
也是,目标性监测,还是强调监测。而干预,则强调行为、或技术方法的改变。
到google搜索,输入“nosomial” 和“target surveillance”或“objective surveillance”,或“surveillance by objective”,结果寥寥无几,而且是国外早年的文件,也就是说是一个陈旧的用词。改输"nosocomial"和"intervention",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大家可以试一试。
虽然只差几个字,但反映理念和行为的改变。要接轨国际,要与国外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我在此,强烈建议:今后要改用“干预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或“干预措施”,来取代目前我国普遍提到的“目标性监测”。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handshake



上一篇:2例可疑交叉感染?下一篇:细菌耐药监测应该怎么做?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gjs661
+ 2
理念与行为都与国际接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2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发表于 2009-3-24 20: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老大。正如您所说,目标监测,强调监测与结果。
而干预措施,则是强调行为、新技术方法的实施与改变。
这样临床医生也不再简单地认为医院感染就是监测(而监测主要是感染专职人员的事),
而在于日常行为(日常行为主要是临床医护人员的行为)!

[ 本帖最后由 gjs661 于 2009-3-24 20:5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81

帖子

36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34
发表于 2009-3-24 2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 :cool :cool 支持,采用干预措施,强化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17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发表于 2009-3-24 20: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举双手同意,用干预措施取代目标监测,以强调并注重干预措施落实为主,改变临床医务人员对控感工作的认识误区。:lol :lol :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帖子

2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2
发表于 2009-3-24 20: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

目标性监测,虽然有一定干预,但仍强调监测,强调结果。而干预,则强调行为、或技术方法的改变,注重环节和过程中的控制措施的落实。相信今后在老大的带领下,国内的院感控制的重心会逐渐向控制措施的落实上转变,真正的防患于未然。。。:fdafasdf :fdafasdf :fdafas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0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发表于 2009-3-24 20: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赞成老大的观点,干预措施,则是强调行为、新技术方法的实施与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帖子

4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7
发表于 2009-3-24 2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支持由“干预研究或措施”取代“目标监测”。: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43

帖子

1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5
发表于 2009-3-24 20: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icchina 的帖子[/h1]


个人拙见:
今后更多提及“干预研究”或“干预措施”无疑是一种趋势。
但用“干预研究”或“干预措施”取代“目标性监测”是不是不太妥呢,共同存在岂不更好。
“目标性监测”的内涵不仅仅是缩小范围,更多的应该包涵:主动性、数据科学性、结构完整性、优化设计,为干预提供科学数据、直接结论。:)

其实,各个国家、各个医院的情况都多多少少有些区别,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边开展一些目标性监测,一边采取可能有效的干预方法呢! 通过监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和评价干预方法。

target surveillance---intervention--prevention--“Zero”(not happen)
让“监测---干预---预防”共同进行,最终阻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请指正!:handshake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落花生
+ 2
有主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32

帖子

30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42
发表于 2009-3-24 2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icchina 的帖子[/h1]


:ok 理念与行为都与国际接轨.支持老大。干预措施,是强调行为、新技术方法的实施与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7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发表于 2009-3-24 20: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icchina 的帖子[/h1]


我认为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措施代表了二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标性监测对于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循证证据,而干预措施则就是直接应用有效的循证干预措施。我认为胡教授提出的这个理念对加快我国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发展国家已经发布了许多循证指南,我们可以对这些循证指南采取拿来主义,没有必要再从头做起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一验证,而装聋作哑不采纳这些循证干预措施,使患者承受一些不该承受的HAI。采取边干预边监测,然后定期进行分析,研究新的危险因素、探索新的干预措施。。。。。。这样可以缩短我国与发展国家的距离:victory:
http://oc.gkteach.cn/viewthread.php?tid=2675&extra=page%3D3
这是一年多前的一个讨论,为监测而监测正是我们很多人的困惑所在,但如果提“干预研究”,在干预中监测就可以解惑也~:P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话题只是需要讨论如何进行目标性监测罢了,但事实二者是不同的理念。让我们重温一下有关监测的概念——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监测方面的定义: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解释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说明4个问题。1)医院感染监测不是短期的、非系统的、断续的,而是长期的、系统的、连续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收集资料的完整性。2)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收集、分析、解释医院感染在人群的发生、分布和影响因素,而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收集资料,也不能只停留在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还要为这些监测结果寻求合理的解释,说明医院感染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哪些因素对其有影响,影响有多大。3)不是为监测结果而监测,而是要充分利用监测结果,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利用监测结果制定控制方案,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监测评价已制定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效果。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目标性监测的重点是收集资料的完整性、资料的分析与反馈、“利用监测结果制定控制方案(还在探索。。。)”、评价控制措施,并不强调监测中采取干预措施,强调的是阶段性监测与控制。曾经对于这个问题我在香港问过一位老师,“你们在进行目标性监测的时候督促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吗?”,她说“不做,我们只是收集数据,定期向他们反馈这一段时间感染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我想通过这个回答可以了解二者的区别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