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回复: 0

被吸血鬼咬伤后常见病原体及诊疗方案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17-11-2 16: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视觉丨那颜
作者丨那颜
审稿丨溪溪小屋
灵感丨Captain Amen




因为是科普文,我放了一张美好的封面图,这张图来源于斯蒂芬妮·梅尔的一个梦,梦中一对青年男女躺在草地上、沐浴在阳光里幸福地谈天,其中女孩是人类。男孩是吸血鬼,后来这梦成就了《暮光之城 · 暮色》的一个场景。






吸血鬼的传说在中国并不多,而在欧洲十分盛行,早期吸血鬼的传说流传于巴尔干半岛与东欧斯拉夫一带。在这些传说中,吸血鬼指从坟墓中爬起来吸食人血的亡者尸体。但近一百多年来随着小说、电影、流行文化的不断改编,吸血鬼的形象也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类必须以吸血来保持生命力、在夜间活动、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奇幻生物。显然,斯蒂芬梅尔显然是汲取这个养分,开出了一朵帅哥美女的花。


作为一个医学类的公众号,我们还是要破除迷信,所谓防止被咬伤,先弄明白吸血鬼是什么,因为传说中的吸血鬼有这种几种。



[h1]第一个是 黑死病[/h1]

在传说中,吸血鬼指的是死后能够从坟墓里爬出来吸血的尸体。在医疗不发达的条件下,有些没有真正死亡,只是休克了的人被下葬,而后在苏醒的时候或者复活又动起来,被当成不死的存在。欧洲黑死病流行的时期,在人们极度恐慌的情形下会产生这类对死者继续活动的惧怕,因而出现像尼塔特这种带有传染黑死病能力的德国吸血鬼传说。





(为避免黑死病人引起的不适感,所以这是显微镜下鼠疫耶尔森菌)


黑死病的另外一个名字,大家很熟悉,鼠疫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






关于鼠疫的整体内容,大家可以点击中国疾控官网→ > 健康主题 > 传染病 > 甲类 > 鼠疫
本文仅截取治疗和感染控制部分。


按临床分型给予不同治疗


(1)腺鼠疫:链霉素成人首次1g,以后0.5g-0.75g,q4h或q6h肌注(2-4g/d)。治疗过程中可根据体温下降至37.5℃以下,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好转逐渐减量。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消失,按常规用量继续用药3-5天。疗程一般为10-20天,链霉素使用总量一般不超过60g。腺体局部按外科常规进行对症治疗。
(2)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链霉素成人首次2g,以后1g,q4h或q6h肌注(4-6g/d)。直到体温下降至37.5℃以下,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显著好转后逐渐减量。疗程一般为10-20天,链霉素使用总量一般不超过90g。减量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大幅度减量,防止病情反复。儿童参考剂量为30mg/kg/d,q12h,并根据具体病情确定给药剂量。
(3)其他型鼠疫的治疗:可参考腺鼠疫治疗方法。
(4)皮肤鼠疫按一般外科疗法处置皮肤溃疡,必要时局部滴注链霉素或敷磺胺软膏。
(5)眼鼠疫可用金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眼药水点眼,并用生理盐水冲洗。
(6)有脑膜炎症状的病人,在特效治疗的同时,辅以氯霉素治疗,成人50mg/kg/d,儿童(>1岁)50mg/kg/d,q6h,静脉滴注,疗程10天,但应当注意氯霉素的骨髓毒性等副作用。


预防性治疗。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均应当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环丙沙星等。必要时可肌肉注射链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均为7天。


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用药指导原则


药物
对象
剂量
间 隔(小时)
途径
疗程(天)
四环素
成人
1-2克/天
6或12
口服
7
儿童(9岁)
25-50mg/kg/d
6或12
口服
7
多西环素
成人
100-200 mg/d
12或24
口服
7
儿童(9岁)
100-200mg/d
12或24
口服
7
TMP/SMZ
复方新诺明
成人
1.6 g/d
12
口服
7
儿童(2岁)
40 mg/kg/d
12
口服
7
环丙沙星
成人
400 mg/d
12
口服
7
儿童
在有其他抗菌素选择的情况下,儿童尽量避免使用


感染控制


(一)报告。我国人间鼠疫监测和救治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凡发现可能感染鼠疫的患者,应及时上报医院管理部门和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鼠疫防控专业机构。


(二)隔离。
1.疑似或确诊病例:坚持就地、就近原则,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分别予以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的,可对同类型鼠疫病例进行同室隔离。若附近有传染病专用隔离病房时,应将患者转入该病房隔离;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建立临时隔离病房。
2.直接接触者:是指在无有效防护状态下与疑似、确诊病例或相关病例尸体近距离接触且有可能感染鼠疫的人。应对直接接触者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


(三)个人防护。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人员,应采取加强防护。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着全套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服、N95口罩、手套、鞋套等。


(四)运输。对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运送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负责运送的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五)医院感染控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六)处置与消毒。
1.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入院时,应在隔离区内的卫生处置室,对其登记、全身用0.1%苯扎溴铵擦拭消毒、更衣、换鞋后,送入病房。
2.鼠疫患者居住的病房墙面、地面及门窗可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每天2次擦拭消毒。同时,也可以用紫外线辅助照射消毒。
3.鼠疫患者的排泄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


鼠疫最近在马达加斯加又开始流行起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韩云平10月31日说,质检部门密切关注马达加斯加鼠疫疫情进展,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将进一步跟进和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入我国。【来源丨新华网】





[h1]第二个是狂犬病[/h1]

有研究(这都有人研究)传说中的吸血鬼有可能与狂犬病有关,理由是相当多的症状与其较为相符:畏光,讨厌刺激性的气味(如大蒜),面色苍白,有口部肌肉抽搐想咬东西的欲望(讹化为尖的牙齿并善于咬人),传染途径(被咬后感染)等等,并认为吸血鬼的传说可能与古代大规模疫情爆发有关。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狂犬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然后通过咬伤或抓伤,经过与受到感染的唾液密切接触传播至人。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进而感染猪、牛、羊和马等家畜。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


犬咬伤伤口平均感染率约14.8%,而猫咬伤约为26.8%;手、足部位的咬伤伤口感染率明显较其他部位要高;犬咬伤容易引起化脓性软组织感染,而猫咬伤容易引起淋巴管/淋巴结炎、丹毒等[31, 32]。引起咬伤伤口感染的细菌主要来源于动物口腔,48%的犬咬伤和63%的猫咬伤感染伤口分离出需氧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犬咬伤感染伤口分离出的主要细菌是犬属巴斯菌属,而出血败血型巴斯菌属是猫咬伤感染伤口内最主要的菌种,巴斯菌属、链球菌、葡萄球菌、摩拉克菌和奈瑟菌属是最常见的需氧菌;梭形杆菌属、拟杆菌属、噬卟啉拟杆菌属是最常见的厌氧菌,且其中大部分细菌为产β-内酰胺酶,甚至是耐甲氧西林的菌种(MRSA),因此,在伤口感染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病原菌耐药因素。


全文内容可查看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人间狂犬病的预防建议


(一)暴露前预防


1. 基础免疫
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均推荐进行暴露前预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涉及狂犬病病人管理的医护人员、狂犬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兽医、动物驯养师以及经常接触动物的农学院学生等。此外,建议到高危地区旅游的游客、居住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童或到狂犬病高发地区旅游的儿童进行暴露前免疫[。


免疫程序:第0 天、第7 天和第21 天(或第28 天)分别接种1 剂,共接种3 剂。
接种途径、部位和剂量:肌内注射。2 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于上臂三角肌注射;2 岁以下儿童于大腿前外侧肌注射。禁止在臀部肌肉注射。每剂0.5ml 或1.0ml(具体参照产品规格或产品说明书)。


2. 加强免疫
如出于暴露前预防的目的,则已接受全程基础免疫者无需定期进行加强免疫。定期加强免疫仅推荐用于因职业原因存在持续、频繁或较高的狂犬病病毒暴露风险者(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兽医)。


免疫程序: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人员每6 个月监测一次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兽医、动物疫控部门等每2 年监测一次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当血清中和抗体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