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37|回复: 10

美国呼吸治疗学会2010年机械通气的病患在做气管内吸痰时的临床指南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6
发表于 2010-8-5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临床指南是根据从1990年1月到2009年10月之间已发表的电子文献和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CINAHL,和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医学资料库的数据,并且通过对气管内吸痰总共114例的临床跟踪,62例回顾和6例荟萃分析对原有的临床指南做出的更新。
在这个指南当中,有10项建议是按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的标准提出的。
1.气管内吸痰仅仅是在病患有痰的时候,而不是常规性的。也就是说病患有需要吸痰的指征时才吸痰(It is recommended that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should be performed only when secretions are present and not routinely) ;
2.如果病患在吸痰时,临床上有明显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问题,建议吸痰前提高氧浓度(It is suggested that pre-oxygenation be considered if the patient has a clinically important reduction in oxygen saturation with suctioning);建议在吸痰前的30-60秒,向儿童和成人提供100%的氧;向婴儿提供基础氧浓度的10%(10% increase of baseline in neonates);
3.建议在给呼吸机上的病患吸痰时不要让病患与呼吸机分离(Performing suctioning without disconnecting the patient from the ventilator is suggested);
4.基于对婴儿和儿童所做的研究证据,建议使用浅吸痰而不是深吸痰。主要是避免深吸痰有可能会造成气管黏膜的损伤(Use of shallow suction is suggested instead of deep suction, based on evidence from infant and pediatric studies);
5.建议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It is suggested that routine use of normal saline instillation prior to endotracheal suction should not be performed);
6.建议对使用高浓度的氧或PEEP,或具有肺泡重新塌陷风险的成人和婴儿采用封闭式吸痰(The use of closed suction is suggested for adults with high FiO2,or PEEP,or at risk for lung derecruitment, and for neonates);
7.建议对婴儿采取封闭式的气管内吸痰(Endotracheal suctioning without disconnection(closed system) is suggested in neonates);
8.如果有急性肺损伤的病患发生由于吸痰导致的肺(泡)重新塌陷,建议避免将病患与呼吸机断开和采用(吸痰后的)肺复张(Avoidance of disconnection and use of 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s are suggested if suctioning-induced lung derecruitment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9.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直径)要小于他们使用的气管插管的直径的50%,婴儿则要小于70%(It is suggested that a suction catheter is used that occludes less than 50% the lumen of the endotracheal tube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less than 70% in infants);
10.建议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要超过15秒钟(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uration of the suctioning event be limited to less than 15 seconds);
上述建议发表在RESPIRATORY CARE .JUNE 2010 VOL 55 NO 6 供大





上一篇:【转自CSCCM】成人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气管切开时机: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下一篇: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较长,是否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jc113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8-5 09: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0-8-5 0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指导意义,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8

帖子

7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60
发表于 2010-8-5 09: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习了,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10-8-5 09: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准备放到我们的专刊上,给大家一个操作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6

帖子

8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2
发表于 2010-8-5 09: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对婴儿和儿童所做的研究证据,建议使用浅吸痰而不是深吸痰。
.建议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
这些观点与目前多数医院的操作方法都不同,为何不做生理盐水的滴入?是感染的问题?呼吸机治疗中的配套附件很多医院都不同,比如有的呼吸机管路中有加热导丝及湿化装置根本不需要再用生理盐水滴入湿化。所以很多方法在我国还有条件的限制........不知对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2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8
发表于 2010-8-5 0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有没有循证证据说,呼吸机内管路与VAP发生无相关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87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发表于 2010-8-5 09: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循证医学发展的里程碑----GRADE介绍
1.GRADE 的来由
2000 年包括WHO 在内19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成立了GRADE 工作组,由67 名专家通力协作,制定出国际统一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标准,2004年颁布。
2.GRADE 与以往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GRADE突破了过去主要从研究设计角度考虑证据质量的局限性,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研究质量、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证据的直接性。
GRADE认为随机对照试验外,观察性研究也是重要的证据来源。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对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GRADE 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清楚评价了不同治疗方案的重要结局, 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 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 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 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做了明确实用的诠释。
3.什么是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证据质量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疗效评估的正确性;推荐强度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遵守推荐意见利大于弊。
4.GRADE 的应用
GRADE代表了当前对研究证据进行分类分级的国际最高水平,意义和影响重大。包括WHO 和Cochrane 协作网在内的28 个国际组织、协会已采纳GRADE 标准, 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采用GRADE 标准制定甲型流感H1N1指南。
5.GRADE 采用的软件----GRADEprofil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2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8
发表于 2010-8-5 09: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非常感谢,再有问题再向您请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0

帖子

5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6
发表于 2010-8-5 09: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好的资料,很需要,下载了,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