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arhang

目标性监测达到什么样“目标”时可以终止?

[复制链接]

0

主题

3055

帖子

29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3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准备明年做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但是我想仅作一种手术切口,比如阑尾炎或者疝气可以吗?术后回访也需要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3

帖子

7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5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lisa天使 发表于 2011-12-21 08:4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准备明年做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但是我想仅作一种手术切口,比如阑尾炎或者疝气可以吗?术后回访也需 ...
老师,我理解的目标性监测是自己确定一个目标进行监测,。比如手术监测完全可以确定某一种手术,《指南》上虽说了,术后30天内植入物手术1年了都计入医院感染,但是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我自己拟的方案里,只监测住院期间,我认为也是可行的。人手太紧,术后电话回访工作量太大,无法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55

帖子

29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3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hejian 发表于 2011-12-21 08:4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老师,我理解的目标性监测是自己确定一个目标进行监测,。比如手术监测完全可以确定某一种手术,《指南》 ...
谢谢!我也正为此事烦恼,如果不进行电话回访,监测等于只进行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帖子

8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7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监测的过程中逐步使所有的预防措施的落实成为医务人员操作和管理过程中的常态,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其他危险因素也已经得到纠正,到这时,再对这个项目监测下去还有必要么?即使感染率在千分之七,当我们无力再使其下降时,再监测下去也不会再有所改善,所以,我认为这时这项监测也就该停止了。”非常同意老师的这个观点。对于过程监控,注重的是干预措施的落实。但我个人认为,有的监测项目只进行几个月,临床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养成一种常态,所以我们开展的监测一般会持续2年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到了启发,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老师的意见,用有限的时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但别忘了回头看,有时长时间不督促会有一些危险因素再次反复出现,个人认为感管科的职责主要是督查,具体数据登记应该交给具体科室来做,也使他们有责任感,更好地完成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

帖子

11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0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目标监测在我们这个二甲医院开展没有意义,我之前按规范做目标性监测,内容是剖宫产术后切口,结果做下来都是切口按期愈合七整天拆线出院。没有发现有切口感染,当然我没有做回访,至于回家是否出现切口感染我就不知道了,(我为什么不回访,大家都知道,现在百姓防范意识有多强,弄得不好会带来医疗纠纷的)通过做这项监测我得到一个答案,即花费人力又浪费纸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4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1-12-21 11:08 编辑

无论什么性质的监测,都是以“提高感染防控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为目的。
目标性监测的突出作用就是获得“感染防控自律性,干预措施针对性”的效果。
“对医院感染的零宽容”,是提倡“树立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精神”思维方式的理念概括。
开展目标性监测,还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目标性监测的工作质量,是评估效果和结果的前提条件。没有“质量”,谈不上“结果”。

    综上,同意您的观点,目标性监测并非要一直进行下去。是可以通过评估而终止的。但这种“明确的危险因素消除”,却恰恰是以“监测结果的数据分析,率的统计”为指标,做为评估的主要依据的。
    我年内在论坛上发了个帖子,翻译的美国2007版《APIC推荐的监测方法》,其中就有一段话,摘来与大家分享做为结束语。建议对本话题感兴趣的同仁,还是去读读这篇译文,相信可以解惑。
   ------
F.监测计划(包括监测过程和数据),作为整个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的一部分,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估,但也应做定量评估(例如,改善判断或率的下降)。评估的监测结果,如果一直保持基本稳定,对比数据近乎没有变化,则应终止监测,腾出资源来处理其他较高风险的问题。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草原星空
+ 5
+ 5
分析透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4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7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你的观点,无论做怎样形式的监测,目的就是一个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调查、干预等达到了你所要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4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7
发表于 2011-12-19 22: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1-12-19 23:1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感控工作,来自于上面的指导、指令太多,多得让许多人看不清自己重点该做什么(当然,如果有 ...
提点感想对不对仅供参考,首先要知道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有那些,多学习掌握卫生部下发的各类法律、法规文件,那么上级来检查就知道该怎么应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