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6-18 20: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我一直关心论坛上有关HIV暴露和处置的话题,是因为我院前2天也发生一起肛肠手术后才得知患者HIV阳性(我院检验科初筛)的实例,当事3个医生和手术室护士都非常紧张,集体跑到我科报告。虽然他们没有发生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只是发生了完整皮肤的轻度暴露。我还是严厉批评他们没有按照我院有关非急诊手术病人必须筛查4项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后再安排手术,并严格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的有关院感制度和SOP。
通过这起活生生的 事实,我要教育我院所有医护人员汲取教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重申所有手术、血透、内镜检查病人等必须进行4项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筛查后再行施治的制度和SOP。
以下是我院关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控制措施 ,请各位大侠批评指正,谢谢!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控制措施
1.对新入院病人除做常规检查外,对以下人员必须进行HIV抗体检测:献血者、受血者、需进行各种血液治疗的病人(血液透析、血浆置换、光量子疗法等)、拟行介入性诊断治疗及手术的病人、各种组织、器官移植的供者和受者、前来就诊的可疑患者、入伍、入学、回国人员。
2.对可疑或确诊的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应采取隔离措施,最好置于单人病房,病室门上放置隔离卡,病历应贴警示标志;采取血液/体液隔离。
3.经确认为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接诊医师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于12h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4.接触艾滋病病人前后必须用流动水认真洗手,接触患者血液、黏膜、开放性伤口、体液、分泌物和污染的器械物品时,必须戴手套,进行可能有血液、体液喷溅和可形成气溶胶等操作时,应戴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实行急救复苏时,尽量避免口对口人工呼吸。
5.非医务人员和探视者与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接触时,不需要穿隔离衣,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
6.医务人员工作中防刺伤,避免锐器损伤,注射或穿刺时先检查针头是否拧紧,操作完毕取出针头时,应用酒精棉球压住针眼,避免沾染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用毕的注射器,不可用手接触针头,应针尖向下直接放入利器盒内,按损伤类医疗废物处置。
7.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使用的医疗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口咽导管要专用,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需重复使用的器具,应高水平消毒或灭菌、清洗后,再按普通物品进行消毒处置。
8.艾滋病病毒污染物品的处理最好用热力灭菌,耐热的医疗用品及生活用品采用高压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需要灭菌,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10h;需要消毒的物品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30~45min或反复擦拭。
9.采血、送检过程中,要有科学防护,病人的标本容器应严密无破损、防渗漏,外层应有特殊标志的防水包装,容器用后以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处理。
10.病人使用的被服单独包装、封扎,标记后消毒、清洗,血液及污染物明显污染的被服,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处理;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液体,用20%漂白粉乳液1:2混合后作用2h或等量漂白粉搅拌浸泡2h后再排放;病人使用后的所有用品,尤其是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都应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双袋包装。
11.病房除常规消毒外,当环境和生活用品或医疗用品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消毒,如沾染血液、体液的墙壁、地面、桌椅,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洗。病人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12. 实验室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可能污染面部时戴防护面罩;禁止用嘴吸取标本液;搅拌、离心、超声等处理操作应在Ⅰ级或Ⅱ级生物安全操作箱内进行;物体表面溅有标本液应立即消毒,不需保留的标本和用过的器皿先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在处理。
13. 医务人员如发生锐器刺(割)伤等意外,应立即对创面进行血清学检查。第一次检查为阴性者,在第六周进行复查;仍为阴性,则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复查;出现阳性则终止检查。当事人在跟踪观察期间应作为可疑HIV感染者,进行必要的隔离。
14.患艾滋病的医务人员应禁止从事创伤性的诊疗工作,以防通过医护操作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