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2-16 23: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细菌耐药 于 2012-2-17 08:25 编辑 icchina 发表于 2012-2-17 00:3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何定义和开展我国感控的三大建设,即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
请大家积极发言啦
学科建设是一个团队不断向前的重要平台。从一些具体的指标上来说:(1)有没有获得所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别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或者教育部的重点学科;或者与此类似的各国家部门的资助;有了经费的保证,学科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很多临床科室在学科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了,我们可以去向兄弟科室学习。(2)有没有省级的、国家级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至关重要,是一个学科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学科带头人对大局的把握、对学科前沿的领悟,必须具有灵敏的嗅觉,否则学科难以持续地发展。(3)有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有没有3个左右的稳定的学科方向,在每个学科方向上是否有本领域内具体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这也非常重要,学科的综合实力是各研究方向方向成果的集中体现。如果说学科带头人可以“务虚”,那学术带头人必须“务实”了,得做实事,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如SCI论文、省级和国家级的课题、科研成果,专利等。(4)在每个研究方向上是否有一支持续稳定的研究团队,其实在这里应该说是以在读的博士和硕士为主了,在职人员要应付工作上各种复杂的事情,真正用的科研的精力有限。可以客观地说,研究生们才是全球科技界研究的主力军。
团队建设就更加重要了,一个学科发展是不容易的,可是要毁掉一个学科却是很容易的。在历史上,很多学校的不少学科在国内、甚至在国际是有名的,有影响力的。但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下去了,就不行了。这是为什么?值科我们深思。很多学科带头人一上台喜欢推翻前人的东西,重新弄一套。这不仅仅在科学研究上,在政界也是这样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想出自己的政绩。其实,一个学科要发展,第一重要的事情是传承历史,要学习前人优秀的地方,要继续前人宝贵的经验。另外,很多学科继续发展“不给力”的重要因素就是窝里斗。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最简单易懂了,虽然有很多力在作用,可是方向不同,甚至相反,其合力就很小了,甚至为零,极端的还会是负的,即学科倒退!团队建设是我们必须好好修一下的重要课题,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离不了团队建设。学科带头人可以不做具体的科学研究工作,但他必须要能把一个学科的人团结起来,让大家的力量朝一个方向去使,其合力则非常惊人,当然,学科发展就会很“给力”!
胡教授最后提到的是文化建设。一个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团队,一个团队又如何才能持续地团队在一起,力往一处使呢?其重要的因素是文化建设,这是学科建设往往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多学科带头人只知道买仪器、申报课题等这些眼前可以看到的东西,但文化建设该如何去推进,则显有人考虑,比如我们去学一下前人的历史、前人的宝藏,是不是就可以提取一些文化建设的“灵魂”呢?我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时,在我组织人员把书稿修改了10多次的情况下,我最后把书稿全部书稿打印交给南京军区南京总院检验医学研究所的武建国教授(现任《临床检验杂志》主编、曾任江苏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他在拿到书稿后一周左右就生病住院了。然而,就在他生病住院期间,忍住肋间神经的疼痛,对70多万字的书稿进行的详细的审阅和批注,碰到在书稿上写不下批注的地方,他还拿到另外的纸张,写好了用胶水贴上去。我只是检验界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与武教授本也不熟悉。他与我见面时还详细地跟我讲解如何进一步地修改书稿。本书的顺利出版,与武教授的无私帮助是分不开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武教授身上,这样一种对学术钻研的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太多了,有些真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时隔一年多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深深地感动、感动、感动......,以及无限的敬仰......,在武教授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年青人去学习和去思考的地方。
回归胡教授提到的三大建设,从表面上来看,是学科建设最重要。然而,在我看来,这三个建设是递进关系的,学科建设靠的是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因而团队建设更加重要;那一个学科团队如何才能更加团结呢?靠的是文化建设。听说协和的文化建设做得就比较好。
以上是我个人对胡教授三大建设的理解,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10
威望 +1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蓝鱼o_0
+ 10
+ 1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