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arhang

戳穿痰培养优势菌就是致病菌的谬论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5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07-9-26 19: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8 thornbird 的帖子[/h1]


这位朋友说得很对!我这儿也是存在人手短缺的问题,要知道培养一个微生物熟手,可是要花不少代价的,几乎是手把手的带教,有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灌注和强化,最重要的是还要改掉他们以前的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要将之慢慢的导如正途,这点是最困难的,因为很多同志以前都在其他医院进修或者实习过,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势,纠正起来真的非常困难,要给他们大量的证据来证实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才是正确的.....

要是碰到科主任全力支持还好,要是科主任捣乱,一会儿又把人给你弄走了,一会儿又给你派个新手来.......工作开展起来就真的非常吃力了.我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但工作必须要干起走,他如果实在过分,我就直接找到院长那儿,我静坐,不给解决问题,我就不走了.....哈哈.....有时侯还真的有些用哦,所以现在一般没有合理的理由他也不敢抽我的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5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07-9-26 1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yk8595 于 2007-9-27 08:52 发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请教各位大虾:
     1、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定植与感染?
     2、如果相同标本连续或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不同病原体应视为混合感染吗?
     3、老年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留取困难作咽拭子培养有价值吗?
谢谢!


这位朋友你也大胆的谈谈你的看法?
平时对于以上问题,你们是怎么看待,怎么做的?认为正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7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发表于 2007-9-26 19: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0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h1]

血培养以外的标本必须要见到涂片
为什么血培养不涂片?胡教授的课件《抗菌药物究竟应该如何管理》中提到:血培养必须有直接涂片报告。
能否给大家讲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1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07-9-26 19: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3 楚楚 的帖子[/h1]


血培养是血液直接接种在血培养瓶内,在未进行培养之前,不需涂片(细菌量少,涂片缺少意义)。但如有血培养阳性,则必须取血做直接涂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7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发表于 2007-9-26 19: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4 txzhou 的帖子[/h1]


谢谢解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07-9-26 19: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很好!是我们后续培养工作的导航标,有固然最好!同时也得注意,并不是所有样本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临床分离菌的的定植或感染需要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共同来分析界定,特别是痰,大便等常居菌较多的样本,其微生态的变化同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多数住院病人为内源性感染,抗生素使用后的菌群变化对于临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痰样本只要直接涂片评估合格,不管是否有细胞吞噬现象都有鉴定和药敏的必要,只是需要临床医生来加以甄别!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4
威望 +2
金币 +4

收起
理由





茉莉花
+ 4
+ 2
+ 4
客观评定,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5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07-9-26 19: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6 hxwsw 的帖子[/h1]


可能h版老师医院的大牌专家很多,多数临床医生对微生物学都有较深的理解,能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正确的甄别,可在我院这些完全行不通,他们要不根本不看报告(按照自己"喜欢"的抗生素使用,不行就不断的更换),要不就只会生硬的按照药敏结果选药(比如你报氨苄西林,他们就不会选用阿莫西林),如果要是没效-----嘿嘿,你就等着到院长那儿挨口水吧!
哎!总之,我们医院的临床医生是没法和你们医院相比的,要是我稍微没想到的地方很可能就成了"别人"的把柄了啊!有人是在旁边等着看笑话的哦(这个你也了解的嘛)!: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7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发表于 2007-9-26 19: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7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h1]


这说明您很有责任心。:victory: :victory: 可悲的是有很多人对别人的看法已经麻木了。: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07-9-26 1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7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h1]


这也是许多地方存在的普遍现象,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再承受过多的压力,身心都会面临考验,多动员大家的力量,多做临床联系,在认识到实验医学重要性的同时也认识到其辅助诊断的性质,多让临床医生发挥其感染诊断主体的作用,自已工作中做到内压外放,对于现在的医疗体制来讲是合适的,所以我室的每份报告中均有"本次结果仅反应本次送检样本的情况"字样,您理解了我说的意思吗?愿您能释放自己,工作,亲情和友情都不误!

[ 本帖最后由 hxwsw 于 2007-9-28 17:40 编辑 ]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文点 +1

收起
理由





楚楚
+ 1
愉快的工作很重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7

帖子

3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1
发表于 2007-9-26 19: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临床未必懂微生物,但我们很多院感专职人员并不是搞微生物的!院感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因此我们的职责和热情让我们充当起了他们之间的桥梁,怎么做好这座桥呢?昨天我请教了巴版,以下是他给我的回复:
告诉临床医生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汇粹分析,对不同的细菌培养结果的可信度进行科学的考察,可信度高的就依从,可信度低的(包括有争议的)就舍弃.
但临床首先要做到给微生物室一个高质量的标本,只要做到这点,培养结果就算成功一半了!
其次要求微生物室每月给出鉴定和药敏的室内质量控制记录,用的什么标准菌株,什么厂家的培养基,什么厂家的药敏卡(或纸片),怎么进行保存的,隔多久进行一次质量复检(观察试剂是否已经失效),到现场检查他的药敏试剂和鉴定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
最后就是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他们的质量控制记录,防止他们作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