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arhang

检验科建议技术处理耐药率特别高的数据,有道理吗

[复制链接]

0

主题

3596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楚楚 发表于 2013-10-29 22:5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我找到原文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中写到:根据DNA杂交技术 ...
是的,看完后我也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微生物专家是否可以来确定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1

帖子

6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9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偏高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关于MDRO定义的问题,目前卫生部对MDRO的定义我觉得会造成MDR虚高的情况。我们关于MRD-AB的定义与微生物室磋商多次后确定的。此外,还需要剔除一些重复数据,例如某患者属于MDR-AB,连续多次痰培养都为MDR-AB,应该确认为一次。
还有不知道您那边MDRO的数据是如何获得的,是院感监测系统直接抓取的嘛?据我们观察,WHONET结果与LIS对接间,存在数据丢失或者增补的情况。如果院感软件后台设置不当,对MDR数据提取也会存在问题,与WHONET不一致。
基于这些情况下,如果药敏的结果确实反映了临床感染患者的情况,那还是应该报真实数据,供临床医生去参考。我们去协助修正数据,这也不合适啊。比如MDRO预警该怎么办呢?什么都可以修饰,数据也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乔-乔
+ 4
分析到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7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3-10-29 23:0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偏高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关于MDRO定义的问题,目前卫生部对MDRO的定义我觉得会造成MDR虚高的情况。我们 ...
我们没有统计MDR-AB,只统计了CR-AB。我们的数据来源于LIS,关于重复株的问题,具体他们怎么处理的,还需要再了解一下。貌似很难有一个精准的数据,似乎止于大概,差不多,聊胜于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5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耐药率超过80%,这种抗菌药物在针对该细菌就不应该选择了,而应该将药品下架。
让我选择当然是报告真实数据,同时要进行警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8

帖子

11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0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桥wshh1975 于 2013-10-30 08:53 编辑

1.假设以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鉴定为前提,那鲍曼不动杆菌与醋酸不动杆菌的数据是否可以合并肯定要有数据支持
2.什么样的数据支持,那就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检出这6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进行调查,对科室、年龄、原发病、基础性疾病、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药敏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必要的话也要对醋酸钙不动杆菌的检出患者进行调查,看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与醋酸不动杆菌患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可以合并,否则不能合并,因为合并会抹杀差异
3.为什么鲍曼不动杆菌对很多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超过80%,而醋酸钙不动杆菌却不是呢?有何原因?二者之间的药敏情况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存在,那合并的理由就不存在了。
4.如果鲍曼不动杆菌与醋酸钙不动杆菌非常相似,难以区别,那微生物实验室是怎样鉴定出来的呢?又是根据什么鉴定出来的呢?不妨请教一下微生物室的主任。另外,可能同样的一株菌,一个工作人员认为是鲍曼不动杆菌,而另一个工作人员却认为是醋酸钙不动杆菌,那各个工作人员的鉴定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呢?如果所有菌株由同一个人来鉴定的话,结果又会如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69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香港玛丽医院是一年发布一次,人家的标本量可能不是我们可以比拟的。那么我们的标本量少,发布的如此频繁,意义到底多大?会不会对临床造成误导?对微生物不懂,但这也是我实实在在的疑问。




[h2]点评[/h2]




四叶草


同样的困惑! 

发表于 2013-10-30 2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30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能处理数据呢?改善检验流程,提高检验精度,为临床和院感提供真正的现实结果和数据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和医院患者健康安全所必需的啊。任何没有依据的修正都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同时也违背了我们科学工作者的最基本原则,讲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0

帖子

8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62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出现广泛耐药的,一定要核实(菌株纯度、鉴定、药敏),一下,才能出临床报告,统计的时候,同一个病人的相同菌株应该只计算一次,不重复计算,认为修改数据不可取,实验室的数据应该真实,无论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不能随意篡改实验数据,这是实验室人员应该遵守基本原则,如果同一个病区出现相同的耐药菌株,提示给临床注意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4

帖子

4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的确很困惑。我们也每季度做,但结果确实不好分析。而且微生物室的检测是否一定准确?标本取材是否一定合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7

帖子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3
发表于 2013-10-29 2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提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如何解读我们现在临床微生物药敏监测的统计结果是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的送检率比较低!微生物标本数量有限,比如我们医院,标本送检做得最好的是ICU,检出菌株最多的也是他,于是,全院微生物药敏监测中ICU比重很大。我在想,如果统计时间够长、样本够多的情况下,是否按照科室——至少按照科室类别如内、外、妇、儿、ICU等来统计更有意义?经验使用抗菌药物选择时更有参考价值。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oto
+ 2
+ 2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