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5-31 10: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h1]关于湿包的问题[/h1]
前几天,一台关节置换的手术,打开手术器械包发现潮湿,外层是干燥的,内层潮湿,接到信息后即刻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去手术室查看了手术器械包,的确有些潮湿,手术室护士长说已经是第三次消毒了,三次都是这样。骨科主任请示:手术是否做,该包手术器械能否用。我做出决定,手术暂停,改在次日,由骨科主任负责向病人及家属解释。
当天下午组织召开医务科、手术室、供应室、设备科、骨科负责人专题会议,就湿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出台防范措施。
一、供应室护士长就湿包原因进行分析
1. 湿包的概念
湿包:在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和适当冷却后,出现的含水量超过6%的任何灭菌包均视为湿包。
2. 主要原因是潮湿灭菌包内由于虹吸原理使外界微生物进入无菌包提供“液体通道”,包外潮湿又使所具有的防微生物污染的屏障被穿透,因此湿包视为被污染。
3. 湿包形成的原理:蒸汽灭菌时当液态水被加热到100度时,此时液态的水和水蒸气具有相同的温度,但蒸汽中含有的热能比液态水多,当其遇冷形成液态冷凝水,若冷凝水未从灭菌物品中完全蒸发,湿包将会发生。
4. 湿包的判断方法:有以下情况之一均视为湿包:
⑴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
⑵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
⑶消毒包内有水滴;
⑷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
5. 湿包的常见原因:
⑴蒸汽发生器及排水管道的原因,蒸汽发生器出现故障后,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每平方米3-4 kg,蒸汽分离器或者隔水系统出现故障,蒸汽排出不畅或管路堵塞影响冷凝水排放,残留的蒸汽在柜内冷却后形成冷凝水导致湿包;
⑵包装灭菌前器械潮湿状态,物品或器械在包装前潮湿,导致灭菌、干燥困难;
⑶包装不规范,包装器械和盘打包时盘盆之间未有吸水巾分隔或金属器械件数过多,产生的冷凝水多不宜汽化。灭菌包过大过重,棉质品包装过紧。
⑷消毒员装载错误,包与包之间摆放过密没有空隙,金属物品装于灭菌柜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敷料包,灭菌柜装载容量>90%致使柜内空气流通不畅,不能彻底抽去湿气,灭菌物品贴在灭菌柜壁上冷水沾湿消毒包所致;
⑸冷却方法不正确,冷却时间不足,灭菌完毕后,马上打开门,柜内物品突然与外界大量冷空气接触,强烈温差产生大量冷凝水,可导致湿包,有时需要连续使用灭菌柜时,为了赶时间进行下一轮灭菌循环,会出现未等灭菌柜内物品完全冷却而卸载的情况,导致湿包。
6. 针对我科此次湿包原因分析:
⑴无菌器械包包装不符合要求。器械包过大、过重,金属器械应摆放在蓝筐或带孔的器械盒内灭菌,不应直接用敷料包装,因直接包装器械间空隙小,不利于冷凝水的蒸发;
⑵消毒员装载错误,包与包之间相隔不到2.5cm;
⑶灭菌周期结束后未冷却,直接卸载。
二、湿包的预防措施:
⑴定期维护蒸汽发生器和灭菌器,保持其良好的工作性能 ,保持排水管路通畅;
⑵金属器械及棉制品应清洁干燥 ,包装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置待灭菌包的托架及蓝筐应干净、干燥;
⑶按规范正确包装 :①待灭菌物品包装前应充分干燥 ;②盆、盘、碗类器皿宜单独包装 ,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器皿之间应隔开;③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有盖器皿应开盖;④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 ,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 ,敷料包不宜超过5kg。
⑷供应室消毒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要求装载、卸载:①装载时灭菌包不直接接触灭菌柜的内壁及门, 各灭菌包之间相隔2.5cm ,利于灭菌蒸汽的穿透, 消毒物品离消毒柜底6cm以上。 最上层灭菌包距灭菌柜顶部相隔7.5cm 。②盘、盆、碗类稍向前倾斜, 侧立或倒立, 纺织类包竖立,不同类物品灭菌时,金属类器械包放下层,纺织类包放上层,大包放上层,小包放下层,纸塑包装物品灭菌时应将纸塑相同面向同一方向 ,并垂直放置。③卸载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现湿包及指示条不合格,严禁发放。
⑸适当延长干燥时间,压力灭菌器出厂已设定好干燥时间,但干燥时间随着实际应用情况的变化,会出现因干燥时间不足而导致湿包现象,因此,脉动真空灭菌器延长干燥时间3-5分钟。
⑹灭菌后卸载要求,一个灭菌周期结束后,灭菌物品温度很高,仍然有一些蒸汽存在包中,如果这时打开灭菌柜的门,空气中的微生物也会通过包装材料而污染这些物品,如果包是干燥的,能阻止这些污染的发生,因此灭菌结束后要让无菌包在灭菌车上彻底冷却后方可卸下,冷却时间应>30 分钟。 正确的冷却方法是保证减少湿包的重要因素 。储存灭菌物品的周围温度24C以下, 相对湿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