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8-17 08: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监测布点,由原先的五点减到现在的排气口边的一点,个人认为和灭菌器有关;
早期的灭菌器主要为下排式灭菌器;
它是用重力置换的方式,将密度较轻的蒸汽从灭菌柜的最高点注入,使得较重的空气,被挤出处于最低点的排气口,以此达到穿透包件和加热的目的;
但因两者均是气体,置换时有复杂的流动形式,又有包件在空间上复杂性阻碍,会有对流和紊流现象,短时内,易于在内室产生温度和气体的分布不均;
于是为了防止穿透和加热出现死角或是不均,造成灭菌失败,进汽置换时间和灭菌时间都会较长,并且有各种行业规范来限制,自然,生物监测也要在内室空间进行多点监测,以确保内室各处的灭菌效果同一;
而近年来,随着真空灭菌器的普及,以及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情况有了变化:
真空灭菌器,是用真空泵主动排除空气的方法来进行置换的,这样蒸汽进入内室后,直接扩散至内室全部,加热和分布都较均匀,即使有些残留空气混流,在多次脉动排清后,最后进蒸汽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且灭菌器的制造标准和其执行情况,也能说明问题:
据《GB8599-2008大型蒸汽灭菌器技术要求自动控制型》来看,
无论是小负载温度,还是满负载温度,其要求的平衡时间,均是800L以下小于15s,800L以上小于30s,此远远小于相应的灭菌时间,完全能够保证柜内任何角落的灭菌温度和持续时间的一致;
从个人工作情况来看,无论国产还是进口,小至100L,大至1500L以上,只要是脉动真空型的灭菌器,只要蒸汽没有质量问题,其工作时的温度分布和持续时间,均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个人认为将生物监测点减少至一个,并位于理论上的温度分布最低点——排气口边,是可以接受的;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水墨画
+ 3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