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2-12 14: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过的,可复用的器械、器材、设备应立即处理,是降低微生物传播的重要保证。以下是医务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又分为使用地点的准备和清洗前准备前者一般是由使用器械的医务人员在使用完器械后和送去处理前所需进行的工作。比如,器械使用后先用布或纸简单擦拭、装入适宜的容器等,以使器械便于进一步的处理和防止器械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损坏;后者则是由处理者(医疗机构的消毒室供应部门或承包机构)在处理前的准备,如需要打开、拆开器械、刷拭等。2、“清洗”阶段制造商应了解医疗机构的常用的清洗消毒设备,提供确认过的自动清洗和手工清洗两种清洗方法。有些器械结构和特性复杂,不能采用自动清洗,制造商应给出警示。3、“消毒”阶段消毒是去病毒的过程,该过程是为下一步对器械进行检验和维修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条件,防止将器械上的可能携带的病毒向检修人员传播制造商一般应提供自动和手工消毒两种方法。4“干燥”阶段对于某些特殊器械,消毒后可能需要有一个干燥处理的阶段.制造商应为之提供确认过的方法。5、“检验、试验和维护”阶段“检验和试验”:主要是检验清洗的效果和器械的性能是否还满足使用要求“维护”:在灭菌前对其进行适当的或必要的维护,比如对活动铰链进行必要的润滑。6、“包装”阶段包装过程是为下一步的灭菌过程和灭菌后器械的运送、贮存提供一个良好的无菌屏障系统,使其在灭菌中达到无菌,直至在使用前保持其无菌状态制造商应规定采用适合于预期灭菌和灭菌后贮存的包装,以便对器械进行灭菌并保持其在再次使用前无菌 应确认包装是否与拟采用的灭菌过程相适应,与被包装的器械相适应。7、“灭茵”阶段医疗机构在对器械灭菌一般都是按照制造商推荐的灭菌方法灭菌。然而,各医疗机构的灭菌方式有多种,一种器械可能适用于多个灭菌方法。为了方便器械在医疗机构的灭菌,制造商有责任最好是对多个器械适用的灭菌方法进行确认,至少要确认其中一种,并提供相应的灭菌参数。8、“贮存”阶段制造商应对再处理后医疗器械使用前贮存时间或条件的任何限定予以说明,以确保贮存中的器械保持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