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earhang

请教各位战友

[复制链接]

0

主题

606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07-7-25 2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大家的讨论,感觉如下:
内镜的诊疗时传染病项目的筛查,洗消时延长时间或专镜或放在诊疗最后,我感觉应考虑以下几方面情况:1、内镜所受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该种类对消毒因子敏感度的高低;2、微生物污染的程度;3、该种微生物污染的危害性大小;4、结合内镜的特点,该种微生物是否可能会因污染导致通过血液、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1、大家的观点是由于HBV、HCV抵抗力低,常规的戊二醛消毒10min既可达到消毒目的,所以不需要做特殊的筛查或者延长消毒时间。那么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分类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孢和朊病毒。按照大家的讨论,那么从真菌以后开始的5种微生物感染应该属于特殊感染,在内镜诊疗前应做相关项目的筛查并按照规范和酶液的使用说明延长内镜的清洗消毒时间。
2、我觉得内镜室医务人员主要负责内镜诊疗工作,他们在进行内镜诊疗时的防护措施、内镜的洗消措施主要依据来源与开具申请单医生的报告。所以开具内镜诊察申请单的医生在开单前应常规询问传染病病史,若不能明确患者传染病患病情况时,应根据微生物对消毒因子敏感度的高低,结合所需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对敏感度低的传染病病源微生物做必要相关项目的筛查,以明确病人的传染病患病情况,并在申请单上做好记录,以便内镜室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做好防护和内镜的洗消工作。
3、《消毒技术规范》----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原则中提到要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其中:
(1)受到细菌芽孢、亲水病毒、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HBV、HCV、HIV)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法。-----个人理解以上这几种感染的微生物由于抵抗力高或危害性大被要求采用高水平或灭菌级别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的时间。------个人理解如做活检或内镜治疗时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的时间。------个人理解如传染病病人的内镜诊疗时
结论: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在做内镜诊疗工作前,主要针对消毒内镜而言,需要常规询问患者传染病病史,在情况不清的情况下,根据所做内镜诊察的项目做传染病相关项目的筛查,并做好记录,以便内镜室医务人员作好相应防护和内镜的洗消工作。

[ 本帖最后由 琪纹 于 2007-12-6 18:5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