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69|回复: 40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如何公平合理地兼顾?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10-1-7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院已做全面综合性监测近20年了,我忙得不可开交!现在新规范出来了,我觉得我也有能力放弃做全面性监测,所谓的有能力是指我能管住爆发的苗头,只做目标性监测,可是我不敢!所以两者都做,真的觉得这要影响监测质量的。请问,您的医院是怎么做的呢?单选投票, 共有 91 人参与投票1.  两者兼做2.  虽然按规范可以不做全面监测,但还是只做全面性监测3.  已不做全面监测,只做目标性监测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上一篇:你院的全面综合性监测已经开展几年了?下一篇:现患率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主任不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8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0-1-7 22: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是两者兼做,不过全面性监测主要交给临床科室,安装网络报告,临床医生一诊断出来,就网络填报卡,数据就传到服务器,院感科通过网络可以直接调用数据,设置警戒线,如某个科室同一部位感染超过3个,那就去关注,或者某个部位感染有增多趋势,那就到现场去了解。每月统计感染率。不用花太多的力气!
而对于填报质量,严抓一段时间后基本上还可以,少数漏报,也不用太在意,更不用太花力气去抓,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总体趋势,整体水平,其实再简单一点就是有没有很大变化就行了,(当然这在爆发的预防控制有限,主要靠临床的敏感性),我想应该是基本达到目的了。
对于填报资料的完整性,我想也没办法要求太高,科室,感染部位,感染时间等一些最基本的,而危险因素很难追求完美,预后更难要求临床医生在病人出院后再去补充,这些我们都没要求。因为这些资料对我们意义不是很大,对于感染,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影响很大,在这一指标没办法量化的情况下,那些危险因素就用来分析是不科学的,所以对我们是没有汉大用处的。我们就要求细菌+药敏,更多的是我们去补,并进行统计。
与其花大力气去追求完美资料,不如简单有效就行。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10
威望 +1

收起
理由





拙凌
+ 10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6

帖子

8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62
发表于 2010-1-7 22: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我跟缭管的想法一样,只做目标性监测,不敢!还是两者都要做的。反正都是要深入临床,所以目标性监测是与全面综合性监测结合在一起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69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发表于 2010-1-7 22: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兼做,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对于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两者是结合在一起做的。对于其他科室,主要靠医生上报,不过情况很不乐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2

帖子

31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8
发表于 2010-1-7 22: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是只做重点科室ICU的目标监测。全面监测已经做了多年,现在已经不做了。我觉得amber78 这个方法很好,但是条件限制无法实施,所以只能在现有的人力物力上有重点的抓重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8
发表于 2010-1-7 22: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mber78
  全面综合性监测,真的全面吗?院感病例的漏报,很难百分之百避免。多少人有这个精力去普查病史?再说有意义吗?
所以我也赞同amber78版主的观点,全面综合性监测不是院感监测的重点,了解趋势就可以了!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缭绕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89

帖子

3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2
发表于 2010-1-7 22: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都做目标性监测很好,但现在人力不够,而且有些非重点科室做目标性监测也没有必要,对人力、物力均是浪费,目标性监测我建议有针对性的开展,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后重点还是在耐药菌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4

帖子

1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5
发表于 2010-1-7 2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依然是两条腿走路,撇开全面综合监测怕不能及时发现聚集性发生,但这一块儿目前更多的是依赖于临床医生的报卡和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的跟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0
发表于 2010-1-7 2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方法与haozi_523完全一样,综合监测依靠网络耗时不多,结合lis系统来观察爆发趋势。效果不错。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缭绕
+ 6
很好的方法,请详细介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96

帖子

20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47
发表于 2010-1-7 22: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有网络就能省很多事了,我们还是开展了全面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但是侧重点放在目标性监测上~
啥时候我们也能上网络,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