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3|回复: 0

通过病例学指南第六弹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17-12-29 20: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丨阎颖(郑州人民医院)

审稿丨王世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亲爱的小伙伴们,您是否在关注患者是否发生了感染,感染的部位在哪里?是否在监测诊治过程以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那么患者感染后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您了解么?那就请看这里,通过病例学指南第六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病情讨论
一、病史介绍:
患者:XXX,男,78岁
主诉:高热1天。
现病史:5年前我院确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维持5-10mg/天应用,血小板维持在90~100*10^9/L。3年前因“右侧股骨头坏死”停用激素,外院给予口服中药及食疗(具体不详)控制血小板,血小板维持在60~70*10^9/L。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散在出血点,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回示WBC  3.7*10^9/L,HGB  101g/L,PLT  47*10^9/L,未进一步检查及治疗。6天前出血加重,血常规示PLT 35*10^9/L(余不详),给予“中药口服、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及核糖核酸静滴”治疗。1天前患者出现畏寒、寒战,体温最高39.7℃,伴恶心、呕吐,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偶有咳嗽、咳痰,为白粘痰,不易咳出,急查血常规示WBC  2.7*10^9/L,N%  92.3%,HGB  109g/L,PLT  19*10^9/L,为求进一步诊治急来我院就诊,本次发病来,意识模糊、食欲差,未进食,睡眠差,小便正常,大便未解,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8年前行“右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否认“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有输血史(具体不详),无献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余系统回顾未见明显异常。



二、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T:38.6℃, P:88次/分,R:19次/分,BP:117/84mmHg。双下肢及躯干可见散在点状出血点,抽血穿刺部位出血不止且可见片状皮下瘀斑,无黄染、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腔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余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  10.12*10^9/L,N% 95.2%,HGB  100g/L,PLT  9*10^9/L
2.感染标记物:PCT>100ng/mL,CRP 94.2mg/L,ESR:11mm/h
3.留取外周血一套送检细菌培养+药敏
4.尿常规:


5.凝血功能:


6.D-二聚体:210.3mg/L;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321400μg/L
7.其他阴性结果: EB病毒抗体、CMV病毒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异常;肿瘤标记物无异常;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电解质正常范围;乙肝、丙肝、梅毒、艾滋标志物阴性;血脂、血糖、维生素B12正常范围。
影像检查:

胸、腹部CT无明显异常。


问题来了?
1.患者是否存在感染?
2.血管内弥散性凝血诊断是否成立?如何治疗?


学习资料: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答案揭晓
.
.
.
.
.
.
.
.
建议先自己诊断再看答案


1. 患者是否存在感染?    
患者高热,发热前有明显畏寒、寒战,结合实验室检查WBC  10.12*10^9/L,N% 95.2,PCT>100 ng/mL,考虑细菌感染可能性大。患者无明显咳嗽、咳痰, 肺部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呼吸道感染相关体征;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相关症状;无腹泻、腹痛等肠道感染相关症状、体征;无病毒感染相关实验室证据;考虑血流感染可能性大。


2. 血管内弥散性凝血诊断是否成立?如何治疗?    
患者右上肢PICC穿刺部位出血不止且可见片状皮下瘀斑,双下肢及躯干可见散在点状出血点;血凝四项提示APTT、P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极度升高,考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可能性大。


DIC常见诱因有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创伤、严重中毒或免疫反应等。此患者为老年男性除外病理产科因素,近期无手术史,除外手术创伤因素,目前检查无恶性肿瘤、免疫相关疾病证据,肝功能无明显异常,考虑细菌性血流感染诱发DIC可能性大。CDSS评分11分确诊DIC。




注:非恶性血液病:每日计分1次,≥7分时可诊断为DIC;恶性血液病:临床表现第一项不参与
评分,每日计分1次,≥6分时可诊断为DIC。


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积极治疗原发病可去除引起DIC的病因,这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症支持,建立新的凝血、抗凝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 考虑患者外院发生医院感染,PCT>100 ng/mL,考虑革兰阴性菌可能性大,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泰能)0.5g Q6h 抗感染,目前体温控制可,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再次抽取血标本寻找病原学证据。
    [/*]
  • 对症支持治疗,申请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输注支持,止血、营养药物支持。
    [/*]


体会


关于病原学检测,此患者怀疑血流感染,入院时留取外周血一套,五天后结果回示未检出病原菌。由于仅留取外周血培养一套,送检不规范,因此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血流感染,临床在怀疑患者发生感染时还是应该规范送检,积极寻找病原菌。


作为感控工作者,不能“感控人只看感染”,由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应进入我们的视线中。此患者后因其他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出血不止,此时应选取什么敷料覆盖穿刺位点呢?透明敷贴固定性好,但是透气性差;纱布固定性差,易脱管,导管左右晃动会对穿刺位点造成刺激;这个患者我们使用明胶海绵覆盖穿刺位点,外层使用纱布,然后局部加压固定,各位老师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本专栏系列文章:



图文丨那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