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14 11: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供应室缺陷、差错 、持续改进制度
来源;什么什么的博客_新浪博客(2012-02-15 19:13:29)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发生差错事故后,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尽量消除不良后果。24 小时内写出书面经过及检查。
2、发生差错事故时,护士长要及时登记、组织讨论、总结,并提出有效防范措施。应当在当日口头汇报给护理部,三日内将书面检查及科室讨论意见上报护理部。
3、差错事故标准
(1)事故标准:
①未灭菌包或灭菌不合格包发放到临床科室,未及时追回造成感染发生者;
②各种灭菌柜未按操作规程工作造成事故者;
③延误了抢救物品的供应。
(2)差错标准:
①发出过期敷料,但未给病人使用或虽已使用,但未造成不良反应者;②诊疗包内遗漏了主要器械或主要器械有损坏未发现而影响临床使用者;
③发错物品未及时追回,影响临床使用者;④穿刺针具洗刷不洁净,针头内有异物,并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者.
供应室缺陷登记操作规程
一、目的:通过对缺陷、差错的登记分析、处理,避免同类问题的重复出现,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二、使用范围:使用科内各项工作。
三、职责:各级人员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记录。
四、工作程序:
1、发现问题:本科人员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其他临床科室发现的问题。
2、上报: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3、调查、登记:有护士长将各班和临床科室的意见进行调查并登记在《缺陷、差错本》。
4、分析:组成大家已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5、处理结果:对处理结果进行登记。
6、评价效果:对处理结果效果进行评价。
7、常见缺陷:
⑴器械清点错误
⑵未及时下收、下送;未耽搁治疗的计为缺点,耽搁治疗计为差错。
⑶洗涤质量不合格,仍有血渍、污渍、锈迹。
⑷未按规程操作,引起器械损坏或故障的。
⑸未按职责关闭水电开关。
⑹未按区域着装,或穿戴不符合区域要求的。
⑺发放时,多发或少发灭菌物品。
⑻检测洗涤质量和包布质量不仔细认真,把不洁的器械和不合格的包布打包的。
⑼发现器械少不及时追查者,造成打包不及时的。
⑽贴错标签和写错日期(涂改日期)或未注明日期者为缺点,未发现而发入临床者为差错。
⑾造成污染的包未及时处理的。未发放到临床为缺点,发至临床为差错。
⑿无菌物品存放间有过期未发现者为缺点,发放过期包至临床的为差错。
⒀将破损的包或湿包发放至临床为差错。
⒁漏消器械包(各种)包影响科室运转的为差错。
⒂灭菌器出现故障而为及时上报维修,影响灭菌工作。根据严重情况给予处分。
⒃工作人员:迟到、早退、旷工;私自换班。
⒄护理部、院感科、质控小组查出的问题,而影响科室工作的。
⒅为完成本职工作,造成科室有效投诉的。
8、质量标准:同类问题不能继续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 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监测结果及相关灭菌物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对相关的物品发放到临床科室的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并召回。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6.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将处理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一周内连报表报送护理部。
7.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8.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9.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科护士长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制度
1.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照《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综合性质量检查。
2.检查小组根据供应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落实并完善。并按制定的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3.针对消毒隔离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
4.对医院和上级部门在各项检查中找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并将改进措施和处理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5.科室人员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向使用无菌物品的科室,收集质量反馈意见,报护士长或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时解决或协调相关问题,并向相关科室通报反馈意见的处理结果,并做好记录。
6.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优化工作流程,提出质量持续改进意见,更好的保证消毒供应工作的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防范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4
收起
理由

黑旋风
+ 2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