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0|回复: 3

加拿大肉类受感染4人丧命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08-8-25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拿大肉类受感染4人丧命

(2008-08-25)http://www.zaobao.com/gj/gj080825_502.shtml

  
  (渥太华美联电)加拿大枫叶食品公司处理的肉类受致命细菌感染,造成4人丧命,当局已下令回收。
  受污染的肉类已经造成21人证实患上李氏杆菌病(listeriosis);这是一种会危害老人、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性命的食物中毒情况,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四肢僵硬、感觉恶心欲呕、腹部疼痛和腹泻。

  加拿大卫生署发表声明说:“枫叶食品公司回收的三个产品样本的基因测试显示,两个样本含有造成这次细菌感染的李氏杆菌菌种。”

  第三个样本的化验结果,则找到一种与本次感染的菌种类似,但出现轻微变异的菌属。

  枫叶食品公司(Maple Leaf)位于多伦多的厂房已经暂时关闭,以便进行全面的消毒。

  公司女发言人史密斯说,所有被回收的肉类,上周四已从加拿大全国各地的商店下架。

  不过,那些由分销商分销到医院、老人院等地的产品回收工作,则比较复杂。

  史密斯说:“我们积极与所有食品分销客户合作,但这不是很直接,因为这些客户还有客户。”

  当局还在调查另外30起疑似病例,看它们是否与这次的肉类感染有关。官员说,他们估计还有更多病例出现,因为李氏杆菌病的平均潜伏期是三个星期。



上一篇:院感和传染病管理放在一起如何安排工作?下一篇:一个防疫医生和100个狂犬病人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9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08-8-25 21: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的食物中毒。: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8

帖子

6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4
发表于 2008-8-25 21: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zhangfh的帖子[/h1]


谢谢分享!: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7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08-8-25 21: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一种疾病,其致死率极高。

(一)病原学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是革兰氏阳性、不产生芽孢的小杆状细菌(1~3μm×0.5μm),在某些培养基上呈丝状,尤其是老龄培养物。本菌不具荚膜,但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可在20~25℃见到,以翻腾、打滚为特征。在抹片中呈单个分散,或两个排列成“V”字形,或相互并列。

    本菌在3~45℃温度条件下均可生长,其最适温度为30~37℃,需氧或微需氧,pH在5.0以上才能成长,至pH 9.0仍能生长。初次分离培养时,如样本内杂菌较多,可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内,置4℃数周后,再进行分离培养。在琼脂表面上生长贫瘠,分离一般用血琼脂,也可用肝浸液或葡萄糖的营养琼脂。在营养琼脂上,菌落表面光滑、隆起、园形、透明,边缘整齐,呈浅蓝绿色,直径为0.2~0.4 mm,特别是在斜透射光下观察时更为明显。在葡萄糖琼脂上,菌落可在几天内达1~3 mm大。在血液琼脂上出现狭窄的乙型溶血圈,当加入0.5~1%葡萄糖时可明显提高其在肉汤内的生长率,24h内就相当浓了,甚至出现混浊,但易于沉淀。

    本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海藻糖、鼠李糖和杨苷,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阿拉伯糖、卫矛醇、菊糖、棉子糖或木糖。甲基红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产生乙醯甲基甲醇。不液化明胶,不产生H2S,尿素酶阴性,不还原硝酸盐。

    本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大,55℃60min才被杀死或在牛奶中高于75℃需经10秒钟才被杀死。本菌可在pH9.6的10%盐溶液内生长,并可在20%的盐溶液中存活。在4℃的肉汤中可存活九年。在青贮料、干草或土壤中也能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豚鼠、小白鼠、家兔、幼龄火鸡、牛和绵羊均有易感性,大白鼠和鸽较有抵抗力。人偶尔感染,一旦感染,可发生败血症、流产和婴儿脑膜炎。鸡、火鸡、鹅鸭和金丝雀是最经常发病的禽类宿主,其他野禽类如鹦鹉、鹰、松鸡和鹧鸪也可感染,并且常成为本菌在自然界中的贮存宿主。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由患病动物的粪、尿、粘液以及眼、鼻、生殖道的分泌液都曾分离到本菌。人工感染的禽类主要由其鼻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本菌,但蛋内还未查出有菌。如人工接种鸡蛋,可在蛋内生长,而且可因通过鸡蛋而由粗糙型转变为光滑型。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鸡胚,可在感染组织内发现本菌。

    本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完全了解,一般认为自然感染可能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以及受伤的皮肤。饲料和饮水可能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病禽粪便和鼻粘液中均有本菌短期存在,所以常因接触病禽而迅速传播本病。由许多研究报告证实,李氏杆菌病经常伴发其他疾病,如传染性鼻炎、肠炎、球虫病、禽白血病综合症以及沙门氏菌病等。还有报道,在同一禽舍内重复爆发李氏杆菌病的情况。

    此外,李氏杆菌病的发生还与某些因素有关,如天气骤变,寄生虫病感染时,均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土壤、植物性材料和带菌者的粪便,可能是本病原菌的贮存场所。



(三)临床症状

    禽类的李氏杆菌病经常呈不显性感染,一般没有特殊症状,主要为败血症,表现为精神沉郁、停食、下痢,急性死亡。病程较长的某些病禽可能呈现中枢神经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痉挛、斜颈。实验感染时发现腹泻和消瘦。



(四)病理变化

    肉眼病变很不一样,呈败血症的特征。主要的病变是心肌的多发性坏死,看到心肌有多个小坏死灶或广泛性坏死。肝脏有时肿大,有小坏死灶,脾可能肿大而呈斑驳状,腺胃有瘀斑。

    显微镜观察,可在变性、坏死的心肝病灶周围发现细菌。其中淋巴样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具有特征性。血液中单核白细胞数显著增高。脑膜和脑可能有充血、炎症或水肿的变化,可能有小病灶。脑内血管周围有以单核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五)诊断

    从内脏器官如肝、脾、心肌和血液中经常分离到李氏杆菌,有时也从脑中分离到。分离时于培养基内加入0.5%~1%葡萄糖可促进本细菌的生长。原代培养呈阴性的材料,把样品接种在肉汤中并置于冰箱内存放2个月后,可能生长出李氏杆菌。此外,也可以用10日龄鸡胚的尿囊腔接种分离本细菌。

    分离所得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有鞭毛的细菌,根据其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即可作出诊断。



(六)防治

    平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和饲养管理工作,驱除鼠类及其他的鸟类,驱除寄生虫,特别不要由有病地区引入病禽。剖检病禽时应注意消毒和防止病菌散播。

    Levine于1965年曾报道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对抗菌素和其他药物的敏感性。目前对李氏杆菌病的治疗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李氏杆菌对大多数抗菌素有抵抗力。高浓度的四环素是治疗李氏杆菌病的首选用药。

     此外,人对李氏杆菌有易感性,感染后症状不一,以脑膜炎较为多见。从事与病禽有关的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平时避免将禽类饲养在患病舍中,并最好禽类与可能患病的绵羊、牛等其他动物分离开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