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4|回复: 0

感控笔记丨刘运喜: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MDT,推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812
发表于 2017-6-1 21: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FIC通知重磅消息!2017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课件正式向大众公开啦。快快下载SIFIC2017会议APP,进入SIFIC学院专栏再次温习各位大咖的精彩课件吧!(已经下载过APP的,可直接进入APP浏览哦)
APP的下载地址戳→SIFIC2017 会议APP提供下载啦!


讲者|刘运喜

整理|陈小小
审稿|张静
团队|SIFIC感控笔记团队


临床送检微生物标本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正误,因此在标本采集、送检、保存等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也是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力保障。那么,在医院内,如何做到把医务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检验科室、后勤保障部门等给关联起来,持续改进标本送检质量呢?在去年(2016年)的全国感控年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的刘运喜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锦囊妙计。




采集标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一、 采集标本要选择最佳时间
  •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其结果准确可靠,因它避免了摄入成分和生理活动对检测指标的影响。比如需做血脂检查,在化验前24h要禁高脂饮食。
    [/*]
         ★若要做大便隐血试验,则要在收集标本前3天禁动物性饮食。


  • 特定时间采血因人体生物节律昼夜的周期变化,所以24h内不同时间所采集的标本其检测结果是不同的,如糖、激素及药物疗效监测等。
    [/*]
          ★尿常规采集晨尿,由于肾脏浓缩功能,易发现病理成分。


  • 急诊检验采血不受时间的限制,但在检验单上应注明采血时间和急诊字样,以便临床医生根据其特殊性综合分析检验报告。
    [/*]
  • 受饮食影响较少的检验项目,如某些抗原、抗体的检测,某些酶类、尿素、肌酐、胆固醇测定等,也不受时间限制。 
    [/*]
  • 细菌培养应尽量争取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
  •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采血宜在患者发冷、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时或发冷、发热前半小时为宜。
    [/*]


二、采集标本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
  • 由于患者标本采集不当,常导致阳性率降低,因此标本的采集应具有代表性
    [/*]
      ★ 比如大便标本应采取新鲜标本,且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 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取3-5g送检;应避免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杂物。
      ★ 如痰液也要求新鲜,一般检查以清晨第1口痰作标本最适宜,做细胞学检查则以上午9:00-10:00留痰为好。


  • 血标本采集时患者应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还应防止压脉带时间过长等。
    [/*]
  • 不可利用输液、输血通道采集血液标本。
    [/*]
  • 除急诊抢救外应尽量避免在输液、输血的同时采集标本;如确需抽血要在另一侧肢体抽取。
    [/*]
  • 一般要求在输液、输血前或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
    [/*]


三、采集标本要满足检验目的要求
  • 正确应用抗凝剂、防腐剂:临床上很多检验项目涉及到抗凝剂、防腐剂的应用,如血沉检查,但由于抗凝剂比例不当造成血沉减慢的现象也常发生。

    [/*]
  • 重视容器清洁度或无菌程度:如24小时或12小时尿中某成分分析需加防腐剂,而细菌培养的容器绝对不能有防腐剂;微量元素测定对容器洁净度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检测。因此标本容器必须干燥、清洁、无污染物、无渗漏。
    [/*]
  • 防溶血、防血脂、防污染:溶血标本引起的血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电解质离子及一些酶类、尿素、肌酐、尿酸、血糖等项目的变化临床上经常碰到。脂血标本、被污染标本引起对实验吸光度的干扰,这些都应引起重视


    [/*]
四、采集标本要重视唯一性标志
  • 标本采集容器标签上应注明送检科别,床号,患者姓名,与检验单上应相对应,防止张冠李戴。
    [/*]
  • 检验单上病案号,项目也应明确。
    [/*]


标本运送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 首先标本要专人输送,除门诊患者自行采集的某些标本允许患者自行送外,其他情况原则上一律专人运送。
    [/*]
  • 其次送检标本保证安全,防止过度震荡,防止容器破损,防止污染,水分蒸发等。
    [/*]
  • 保证运送及时性,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标本在室温放置时间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


微生物标本送检MDT

一、建立微生物标本送检多学科合作(MDT)机制
  • 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合作机制。
    [/*]
  • 由医务管理部门组织,感染管理部门、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学部门、临床重点科室(如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等)、信息科、临床标本运送单位等相关科室共同参与,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
  •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通报监测情况,分析问题,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同改进标本送检工作质量;做好会议记录。




    [/*]


二、制定并发布规范
感染管理部门牵头制订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经上述相关单位联席会议决议通过后,下发全院执行。该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注意:生物安全问题!


三、监测、反馈及督导干预








四、培训
  • 对象:临床科室、标本运送单位、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学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相关工作人员
    [/*]
  • 内容:《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管理规定》和《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操作规程》等。
    [/*]
  • 方法:
    [/*]
  • 纳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培训中,必要时进行专项培训。
    [/*]
  • 或通过现场专家讲课、网络系统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
    [/*]
  • 培训后考试。
    [/*]
  • 完整地记录培训过程,包括培训计划、方案、课件、签到表、试卷、考试成绩单等。
    [/*]


感   悟

微生物标本的规范采集与运送,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价值。然国内形势却不容乐观,首先国内微生物送检标本中痰标本比例远高于血标本,跟国外差距十分巨大。美国格蕾笛纪念医院,痰培养/血培养比例早在2008年就已经降至0.083:1。虽然,专业人士一直在呼吁,但收效甚微,同时在标本采集与运送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刘运喜教授分享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多学科合作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图文编辑:杨亚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