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17|回复: 16

空气、物表和手的细菌量标准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812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谁知道《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附录中的关于空气、物表和手的细菌量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是否存在科学性?



上一篇:谈谈“医疗机构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洁与消毒”。下一篇:关于院感监测中使用消毒液中和剂的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30

帖子

5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81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准是如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觉得现在的标准已不能适应目前形势的需求。最大的焦点在于原标准是建立在静态环境下,不能反映医院科室的真实状况,应该建立动态的监测标准,这样我们的监测才有意义。但动态标准影响因素太多,不好制定,这也正是我们学组应该解决的问题呀。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是吧,各位大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准是如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觉得现在的标准已不能适应目前形势的需求。最大的焦点在于原标准是建立在静态环境下,不能反映医院科室的真实状况,应该建立动态的监测标准,这样我们的监测才有意义 ... [/quote]
没错,应该制定动态监测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9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2 依依 的帖子[/h1]


重同意!现在对医院监测都没有评价标准了,一般都是动态情况下采样,结果就只能参考。监测实际意义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94

帖子

4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3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认为,常规的监测不必做了。
静态的空气监测结果没有任何意义,但动态如果有标准,是不是也要常规监测呢?我很困惑!何况动态标准如何制定?不同的环境和时段情况都不会一样的呀。
作为环境调查,空气、物表都可以监测以探讨其意义,但是空气质量跟感染的关系研究恐怕不好做吧?
其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评价标准讨论稿提到:有暴发流行趋势时,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这提法很好!
可是要这么操作起来很难!
人家CDC和监督所说了,他们的职责要对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对医院的环境和无菌物品进行监测!还说不管过程如何,关心的是结果...静态的空气监测结果有什么用呢?还有他们的采样操作方法不敢恭维。可咱还得毕恭毕敬是不?人家监督你不是吗?所以呢,目前还不得不适当监测监测。
要说呀,咱们得统一思想和行动,才能跟监督部门对话。不然人家说,别的医院都没异议,怎么你就有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2

帖子

8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0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h1]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探讨[/h1]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P 202页)
3.17.8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3.17.8.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3.17.8.2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 采样时将平板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3.17.8.3  检测方法:按照2.1.3要求进行。
     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公式:
     细菌在总数(cfu/m3)=50000N/(A×T)
     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3.17.8.4 结果判定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 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0.4 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Ⅲ 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 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格
3.17.8.5 注意事项
采样前、后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请问各位同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采样监测需怎样放置血平板?到底要放置多少块平板?因为在卫生部和国家GB标准中都未提到需放血平板和放置血平板的数量进行采样。各家医院又是咋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望能提供各家医院合理科学的监测建议。谢谢!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依依
+ 10
提的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7 苏州 的帖子[/h1]


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里有,要在曾菌液中加入采样液孵育24小时,再转血平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3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际上在几年前,我们就在手术室和治疗室做过空气动态监测试验,因为当时没有可借鉴的资料,而且监测出的结果没有规律性,后期无法处理,就不了了之啦.我认为,动态监测还是很有意义的,但没有标准,的确很不好做.
提个建议,不妨我们在论坛上搞一个试验,收集各家医院的空气动态监测结果,看能否为制定空气动态监测评价标准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想法并不成熟,只是看到这个贴子想到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推进我国医院感染控制事业的发展做点贡献.
希望大家集思广益!!!:lol :lol :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6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态,影响因素不可计量.确定标准难上加难.假如空气监测,是只定一个动态标准,还是不同因素制定不同标准.如是前者.又以何为参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5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07-10-15 07: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的问题,我也为此请教专家或查资料均无结果。
有关致病菌的监测,我们定在手术的中央区,放置BP板和血平板,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