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39|回复: 79

戳穿痰培养优势菌就是致病菌的谬论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07-9-26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多数搞微生物检验的人员都会根据痰培养次日各平皿中菌落生长情况选择优势生长的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认为这"应该"就是"致病菌"了,尤其象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加单胞菌等这些常常就是原内常见的感染菌,碰到这些细菌,而且又是优势生长时肯定就"断定"是"致病菌"了?!
疏不知,很多时候你就犯了大错了!不信吗?看看以下这张图片,来自痰培养,次日是纯培养的肺炎克雷伯菌!难到这有意义吗?可让病人先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然后生理盐水反复漱口后重取深部痰,在涂片上仅仅见到了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少量的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连中性粒细胞都很少.病人根本就一老慢支缓解期,并未发生感染.
低倍镜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703713-4.jpg (291.79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低倍镜
2007-9-26 19:17 上传




高倍镜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703713-3.jpg (172.2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高倍镜
2007-9-26 19:17 上传






上一篇:推荐一种简便的临床细菌学检验程序记录单下一篇:一株少见缓慢生长的嗜麦芽的原始标本镜下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3 +15
威望 +4
金币 +10
文点 +2

收起
理由





yngmfc
+ 10
+ 2
+ 10
+ 2
精品文章




缭绕

+ 2


工作严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5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07-9-26 19: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h1]


zhou版也说两句啊!不要只是评分嘛!: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1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07-9-26 19: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h1]


你出手太快了,这是我评分后写的。
可见标本采集和涂片有多重要!又能解决病人的问题,也减少了微生物室不必要的工作量。

[ 本帖最后由 txzhou 于 2007-9-26 20:4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5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07-9-26 1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3 txzhou 的帖子[/h1]


说的非常对!
否则进来的垃圾,出去的就是放大了的垃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13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3
发表于 2007-9-26 19: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版对工作严谨的态度值得学习!:handshake 平时标本采集把关不严,检出结果后与临床又缺乏沟通,太多的阳性结果让临床医生都麻木了。反过来临床就看轻微生物室,忽视微生物检查结果。微生物不知何时才能走出这个恶性循环,任重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24

帖子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07-9-26 19: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h1]


谢谢巴版提供资料!
    今天下午我们请微生物室主任讲了一课——“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结果解读”,参加培训的人员达150余人,效果很好。
   体会是:临床医务人员与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平时沟通太少,存在很多认识上的不一致,作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我们十分乐意成为他们彼此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缭绕
+ 10
这个内容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7

帖子

3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1
发表于 2007-9-26 19: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h1]


在院感监测中,我最困惑的就是定植菌和致病菌的问题!ICU最多见的是铜绿,可未必是感染菌,只能说它是优势菌!
可是细菌室的同志要每张痰片都做涂片的话,又来不及,不知巴版那儿是否能严格地先手工涂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07-9-26 19: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h1]


目前微生物科人员只做检验,与临床联系很少。实际上我们院感和微生物科密切相关,可以讲就是微生物知识在临床上应用的一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微生物科发展和院感一样,还处于弱势,国外一个微生物科100多人,国内一般2-3人,大一点的医院也不过10个偏下,实际上临床上很多问题包括送检、感染诊断都需要微生物人员参与。巴斯德斑竹是有识之士的代表,提的问题很深刻也很重要,但我想您也是意识到了很多问题但分身乏术,因为微生物也是急需发展壮大的。呵呵,说这么多,也是因为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但在微生物支持方面也深感无奈,难以一时做到,才有感而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9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0
发表于 2007-9-26 1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各位大虾:
     1、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定植与感染?
     2、如果相同标本连续或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不同病原体应视为混合感染吗?
     3、老年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留取困难作咽拭子培养有价值吗?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5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07-9-26 19: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7 缭绕 的帖子[/h1]


我们这儿一直就是严格在按照标准化程序办事,我不允许有任何违反常规的事情,而且临床医生也在很多情愿和不情愿中帮了我的忙------那就是一但发生重症感染,做了细菌培养结果与临床用药不符合时轻则立即与我联系,责问结果的可靠性;重则立即告到院长那儿去了,为此我室一位还算是微生物室的老手的同志被院长(前任院长)大骂了一顿,下来后心有余悸,后面她就再也不敢不按规矩办事了.
加之我立下了一条死规定:血培养以外的标本必须要见到涂片,而且在我不在时所有片子必须保留;平时有问题的标本的片子我们也是要保留的,一来是用于教学,二来是为自己留下证据,一旦发生临床投诉问题时我们也好应对.
每个到我这儿来的同志我都是再三强调的,涂片是重中之重,出具准确报告的基础.不抓重点就是不会学习 ,故意忽视就是违反规程.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文点 +2

收起
理由





safihu
+ 2
+ 2
啥时我们微生物室也能严肃认真多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